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迪杰斯特拉算法介绍
阅读量:504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2

本文共 293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。

迪杰斯特拉(Dijkstra)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,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。 

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(广度优先搜索思想),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。

基本思想

     通过Dijkstra计算图G中的最短路径时,需要指定起点s(即从顶点s开始计算)。

     此外,引进两个集合S和U。S的作用是记录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(以及相应的最短路径长度),而U则是记录还未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(以及该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)。

     初始时,S中只有起点s;U中是除s之外的顶点,并且U中顶点的路径是"起点s到该顶点的路径"。然后,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,并将其加入到S中;接着,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。 然后,再从U中找出路径最短的顶点,并将其加入到S中;接着,更新U中的顶点和顶点对应的路径。 ... 重复该操作,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。

操作步骤

(1) 初始时,S只包含起点s;U包含除s外的其他顶点,且U中顶点的距离为"起点s到该顶点的距离"[例如,U中顶点v的距离为(s,v)的长度,然后s和v不相邻,则v的距离为∞]。

(2) 从U中选出"距离最短的顶点k",并将顶点k加入到S中;同时,从U中移除顶点k。

(3) 更新U中各个顶点到起点s的距离。之所以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,是由于上一步中确定了k是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,从而可以利用k来更新其它顶点的距离;例如,(s,v)的距离可能大于(s,k)+(k,v)的距离。

(4) 重复步骤(2)和(3),直到遍历完所有顶点。

单纯的看上面的理论可能比较难以理解,下面通过实例来对该算法进行说明。

迪杰斯特拉算法图解

以上图G4为例,来对迪杰斯特拉进行算法演示(以第4个顶点D为起点)。

初始状态:S是已计算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,U是未计算除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! 

第1步:将顶点D加入到S中。 
    此时,S={D(0)}, U={A(∞),B(∞),C(3),E(4),F(∞),G(∞)}。     注:C(3)表示C到起点D的距离是3。

第2步:将顶点C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上一步操作之后,U中顶点C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;因此,将C加入到S中,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。以顶点F为例,之前F到D的距离为∞;但是将C加入到S之后,F到D的距离为9=(F,C)+(C,D)。 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}, U={A(∞),B(23),E(4),F(9),G(∞)}。

第3步:将顶点E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上一步操作之后,U中顶点E到起点D的距离最短;因此,将E加入到S中,同时更新U中顶点的距离。还是以顶点F为例,之前F到D的距离为9;但是将E加入到S之后,F到D的距离为6=(F,E)+(E,D)。 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,E(4)}, U={A(∞),B(23),F(6),G(12)}。

第4步:将顶点F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,E(4),F(6)}, U={A(22),B(13),G(12)}。

第5步:将顶点G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,E(4),F(6),G(12)}, U={A(22),B(13)}。

第6步:将顶点B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,E(4),F(6),G(12),B(13)}, U={A(22)}。

第7步:将顶点A加入到S中。 

    此时,S={D(0),C(3),E(4),F(6),G(12),B(13),A(22)}。

此时,起点D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距离就计算出来了:A(22) B(13) C(3) D(0) E(4) F(6) G(12)

迪杰斯特拉算法的代码说明

以"邻接矩阵"为例对迪杰斯特拉算法进行说明,对于"邻接表"实现的图在后面会给出相应的源码。

1. 基本定义

// 邻接矩阵typedef struct _graph{    char vexs[MAX];       // 顶点集合    int vexnum;           // 顶点数    int edgnum;           // 边数    int matrix[MAX][MAX]; // 邻接矩阵}Graph, *PGraph;// 边的结构体typedef struct _EdgeData{    char start; // 边的起点    char end;   // 边的终点    int weight; // 边的权重}EData;

Graph是邻接矩阵对应的结构体。 

vexs用于保存顶点,vexnum是顶点数,edgnum是边数;matrix则是用于保存矩阵信息的二维数组。例如,matrix[i][j]=1,则表示"顶点i(即vexs[i])"和"顶点j(即vexs[j])"是邻接点;matrix[i][j]=0,则表示它们不是邻接点。 
EData是邻接矩阵边对应的结构体。

2. 迪杰斯特拉算法
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include
#define MAX 100#define INF (~(0x1<<31))typedef struct Graph{ char vexs[MAX]; int vexnum; int edgnum; int matrix[MAX][MAX];} Graph,*PGraph;typedef struct EdgeData{ char start; char end; int weight;} EData;static int get_position(Graph g,char ch){ int i; for(i=0; i
vexnum=vlen; for(i=0; i
vexnum; i++) pG->vexs[i]=vexs[i]; for(i=0; i
vexnum; i++) for(j=0; j
vexnum; j++) pG->matrix[i][j]=matrix[i][j]; for(i=0; i
vexnum; i++) { for(j=0; j
vexnum; j++) { if(i!=j&&pG->matrix[i][j]!=INF) pG->edgnum++; } } pG->edgnum/=2; return pG;}void print_graph(Graph G){ int i,j; printf("Matrix Graph: \n"); for(i=0; i
vexnum;i++) printf("%c %c \n",pG->vexs[prev[i]],pG->vexs[i]);}

运行结果: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wuchanming/p/4147495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token简单的使用流程。
查看>>
django创建项目流程
查看>>
UIActionSheet 修改字体颜色
查看>>
Vue 框架-01- 入门篇 图文教程
查看>>
Spring注解之@Lazy注解,源码分析和总结
查看>>
多变量微积分笔记24——空间线积分
查看>>
Magento CE使用Redis的配置过程
查看>>
poi操作oracle数据库导出excel文件
查看>>
(转)Intent的基本使用方法总结
查看>>
Mac 下的Chrome 按什么快捷键调出页面调试工具
查看>>
Windows Phone开发(24):启动器与选择器之发送短信
查看>>
JS截取字符串常用方法
查看>>
Google非官方的Text To Speech和Speech Recognition的API
查看>>
stdext - A C++ STL Extensions Libary
查看>>
Django 内建 中间件组件
查看>>
bootstrap-Table服务端分页,获取到的数据怎么再页面的表格里显示
查看>>
进程间通信系列 之 socket套接字及其实例
查看>>
天气预报插件
查看>>
Unity 游戏框架搭建 (十三) 无需继承的单例的模板
查看>>
模块与包
查看>>